基本信息
书名: 蚂蚁和西瓜—蒲蒲兰系列绘本
原价:34.80
作者: (日)田村茂 文,蒲蒲兰 译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ISBN:9787539130453
版次: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主意……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只讲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并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它几乎没有多少文字,但在这本书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不同,你完全根据这些图画自己讲出一个特别特别长、也特别特别好玩的故事来。而让我看得最入神的一幅画,是作者对地下蚁穴的描绘,它就如同一幅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一般,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好玩的是蚁穴的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些标牌,上面用手写的字体标注着:“糖果”、“饼干”、“奶酪”、“蘑菇种植室”、“宝物”、“正在施工”……
蚂蚁是一种勤劳能干、聪明灵活又富有合作精神的动物,也可以说是在现实社会里作为弱小者的孩子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西瓜,这种孩子们都喜欢的食物在小蚂蚁看来,是多么的庞大!又是多么的诱人!小读者们将会在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培养起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孩子们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同时,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本作品采取专色印刷和版画的分版手法,颜色鲜明,造型可爱。
适合2岁以上亲子共读,4岁以上可自主阅读
本作品是日本绘本大师田村茂的处女作,也是奠定他作品基调的风格之作。
子颀的蚂蚁情结 (子颀妈 ·2006年07月 )
第一次看《蚂蚁和西瓜》,是在半年前吧,翻到扉页,子颀说有一家人在野餐,地上有野餐篮,还有西瓜和饮料。第一到二页是跨页,文字是: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右下角有幅小图,是两大两小一家人的背影,子颀说:是他们野餐吃剩下的西瓜。下一页是四只蚂蚁在吃西瓜,每一个的吃想都不同,有两只吃得直舔舌头。再下一页,左右两面共四幅图,都是西瓜的一角,下面是蚂蚁在推西瓜,第一幅图是一只蚂蚁在推,第二幅是两只,第四幅是4只,第三幅,我想当然是以为是三只,立马被子颀纠正:不对,是四只,你看,有四个头。
这本书里,他最喜欢那幅蚂蚁洞的画。每个房间都反复地看。总之,这本书就是那么耐看,他不时地拿出来看细节。
从此以后,他不小心掉了食物在地上,不会再象小时候那样,非要捡起来吃,而是主动说:留给蚂蚁吃吧。看到蚂蚁不会去踩,也不喜欢别的小朋友踩,反正是对蚂蚁的关心多了。
昨天在书店看到《开心数学故事》其中一本《蚂蚁排排队》,马上要我给他讲,讲了三遍了。
没想到会那么被孩子喜爱 (华年 ·2006年01月 )
买此书的初衷是想帮助1岁7个月的儿子认大小,书拿到后我想,他会喜欢吗?从大人的眼光看来,绘图实在说不上多么精美。
没想到的是,儿子一看到就被吸引,缠着我来念,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情,第一次和我一起从头到尾念完了一本书,实在令人诧异。更没想到的是,过一会儿,第二天,儿子一见我就把这本书抱出来要求念,还要假装从西瓜上抓一把放嘴里装模作样的吃。
不知道为什么他喜欢,也许是因为喜欢吃西瓜,也许是没见过的蚂蚁,也是是夸张幽默的绘图。总之,孩子喜欢,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内容提要
一块西瓜在蚂蚁看来,多么的庞大,多么的诱人!
为了把好吃的西瓜带回家,蚂蚁们集体出动……先把家里装满,再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还在西瓜上玩滑梯。
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们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孩子们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同时,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作者介绍
田村茂,1949年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以富于诗意和幽默的作风独树一帜,在绘本、漫画、影视等广泛领域发表作品,广受欢迎。本作品是他的处女作,小东西遇到大的存在……是奠定他作品基调的风格之作。
媒体评论
- 书评人打分: ★★★★★
- 在蚂蚁的故事里唤醒童心 (魔法阿姨(来自蓝袋鼠) ·2007年08月 )
一家四口去郊游,在野地里留下了一块没有吃的西瓜;一群小蚂蚁闻“味”而动,演绎了儿歌里“蚂蚁遇见一粒豆”的故事......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很简单,它很容易被概括为对“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的道理的传达。然而,如果成人在与孩子共读这个故事时单纯地这样去把握,就只能片面地凸显其哲理性,而遮蔽其趣味性。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趣味,正在于书里书外的奇妙映射:书中的小蚂蚁与读书的小孩子,书中的大西瓜与读书孩子面前的大世界……这种对应非常奇妙,故事最为吸引小孩子的,也恰恰应该在于这种对应上;对成人而言,是一种亲切的唤醒:唤醒沉睡已久的童年记忆。无论如何,都不是思想品德课一般对主题的挖掘。- 我完全是言出有据的。你看故事的第一页上,当蚂蚁们发现西瓜时,画面的另一边是郊游完的一家四口远去的小小背影。他们绝对不是小人国的居民,只是由于距离和透视原理而“变”得如此之小,小得和小蚂蚁们不相上下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画面里,包含着作者的至大玄机:同样高度下的小蚂蚁和人,在情趣、心境的归属上,也可以是同一的。
- 一块普通的西瓜“变”成了蚂蚁们的西瓜山,这多么像小孩子看到外边世界时的感受啊!树怎么那么高?好象可以一直长到天上;爸爸怎么那么高?好象是自己永远不能企及的巨人;邻居家的宠物狗怎么那么大?大得好象一匹小马……
- 吃啊吃,吃啊吃,拿在“手”里吃,趴在上面吃,吃不够,那就带走吧……小孩子的吃相也可以这样五花八门。小孩子的吃相也这样让人忍俊不禁。面对好吃的,别说是孩子,成人也想要多吃上几口呢。
- 小小的生命遇到大大的存在,问题出来了:四只小蚂蚁的力量实在太小太小了,无论正面推,还是后背顶,一二三四全上阵——还是不行!看到这里,我会想起女儿两岁时吃力地想要搬动一块她认为很美丽宝贝的石头给我看的情形。因为力所难及,所以才会生出征服、解决的欲望和智慧,才会生出更多关于成长的动力啊!
- “喂——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啦!”一声爆炸性的呼喊从蚂蚁洞口传来,蚂蚁洞里顿时“蚁”声鼎沸,有迅速赶往现场者,有放下手里的活计奔走相告者,“快点!快点!”快点跑啊!……生活在地下大世界的蚂蚁的反应和孩童有着太多相似。儿时某某某一说哪里又多了一个大沙堆,一大群小伙伴立刻会放下手里正玩着的积木、娃娃,成群结队,呼啸而去,而那勾去众多孩子心魄的,正是成人眼里平淡无奇的东西,比如故事里的西瓜(遗留在那里只能成为人眼里的垃圾),回忆中的沙堆(成人眼中普通的建筑材料,甚至是路障)。
- 我至爱蚂蚁们争先恐后跑向西瓜那一幅画面。那些蚂蚁或开心或严肃或垂涎欲滴地奔跑着,那丰富生动的表情,精彩绝伦的动感属于故事,也属于我的童年记忆,属于站在成人队伍里的我依然会在小孩子身上发现的精彩。
- 故事还没有完。
- 小蚂蚁们搬啊搬,嗨吆嗨吆搬不动,龇牙咧嘴,汗珠乱飞。然而它们有的是智慧!就像树洞取球的文彦博一样,它们就是一群聪明肯动脑筋的小孩子!它们会利用杠杆原理使上撬杠,它们更会采用“分化瓦解”的战术一点点“吃”掉西瓜。小块小块的瓜瓤都被送回了家,把蚂蚁洞塞得满满的——呵呵,就像小孩子玩耍一天,总会把自己在垃圾堆,树根旁淘来的宝物带回家。剩下一些怎么办?大家一起吃掉它!留下瓜皮作滑梯,水边度假笑哈哈!
- 当我翻看《蚂蚁和西瓜》时,总有大把大把的联想。每一个画面都会让我联想起我和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一页页翻下来,居然成了画面之外的又一个故事——阅读时的平行蒙太奇!喜欢这样去解读绘本故事,也许这不过是因为我是一个失去童年乐园的成人。然而,能够在以蚂蚁为主角的故事里触摸童心,邂逅童年,就像可以轻松解读小王子的第一号作品一样,那是至福,也是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飞升。弥尔顿说得好,“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从童年的失乐园到“复乐园”,起着关键作用的,正是圣人所说的“本心”。而与孩子共读并一起成长,正是不断唤醒“本心”的密钥。
书摘与插画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